

-
官方微信
-
扫码献爱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0-01-16 10:01
各位理事、会员代表:
2019年,省慈善总会(以下简称总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指导支持下,严格依照《慈善法》和总会《章程》开展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慈善活动,助力脱贫攻坚路径实现创新,慈善项目实施取得进展,搭建资源平台成效显著,工作取得新成绩。总会全年募集慈善款物1.85亿元,全省各市州慈善会募集慈善款物4.76亿元,充分发挥了慈善在助力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中的重要补充作用。现向理事会报告如下:
一、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慈善事业发展
总会坚持党建统揽,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始终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学习内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慈善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部署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省民政厅党组的统一安排认真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各环节,准确把握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机遇挑战,明确慈善事业职责使命,坚持将问题整改与推动工作相结合,将调查研究与促进发展相结合,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总会坚持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不断加强总会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了“元旦春节困难群体慰问走访、纪念5.4青年节、7.1慰问老党员老村干、庆祝建国70周年、国际志愿者日”等多个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加强总会党风廉政建设,将打造阳光慈善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把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和廉政风险防控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洁教育,继续完善内控制度、规范内部治理,重规范、立规矩、讲纪律、转作风,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依法行善意识。严格按照《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持续实施“信息公开、透明慈善”计划,打造阳光慈善,不断提高机构公信力。结合总会慈善募捐、宣传推介、项目实施、机构合作、困难救助等重点工作,切实做好重大风险防范有关工作,强化底线思维,不断提升意识形态风险的排查、研判、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工作不触红线、不碰底线。
(二)汇聚慈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1、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产业扶贫、信息扶贫等方式参与脱贫攻坚。省移动公司、汉海拍卖有限公司、平安财险、上药控股有限公司、黔源电力等5家爱心企业定向捐赠扶贫善款1129.09万元,分别在望谟、正安、平坝等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教育培训、乡村发展等扶贫项目。省移动公司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支持农村网络建设,实施了“干部管理系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云喇叭、明厨亮灶”等扶贫项目。“望货出山”项目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扶贫模式,帮助纳王村销售10余万斤芒果,带动49户贫困户增收50余万元。平安财险创新金融保险精准扶贫“台江模式”,支持台江、丹寨等地扶贫企业通过“免息、免担保”手段撬动扶贫资金顺畅运行,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2、发挥慈善组织优势,打造“善行贵州”品牌项目,整合慈善资源助力脱贫攻坚。总会联合全省各级慈善会和多家公益社会组织,与影响力基金会、爱心企业开展品牌项目合作,累计投入资金1645.33万元,实施扶贫济困、扶老助学、儿童关爱等9个分类共39个慈善项目,覆盖9个市州、29个县、36个乡镇的69个项目点,受益27万余人(次)。“善行贵州·益童乐园”项目。项目由总会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构建政企社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促进儿童服务专业能力提升和留守儿童现状问题改善。26个项目点全年共服务儿童171774人次,参与服务志愿者2344名,贵阳市众益志愿者发展服务中心等23家公益社会组织参与项目执行。项目计划用3-5年时间在全省354个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复制推广,探索“互联网+儿童关爱+扶贫”的农村儿童城市社会融入、新型扶贫搬迁社区综合发展创新模式。2019年底习水县东风湖社区安置点等地的18个新站点建成开园,2020年春节前开园站点总数将达到63个。“善行贵州·黔地非遗”项目。项目依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结合“益童乐园”和“非遗文化传习基地”两个项目载体,引入慈善资源开展文化扶贫。黄平谷陇项目采集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资料近20万字,参与项目的传承人及学生、留守儿童近500人。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的银饰技艺传习实践项目和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苗族芦笙舞》传习工作坊项目,共支持50名贫困职校学生,用在校、在企师带徒方式和理论、专业实践教学,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就业率。“善行贵州”助学项目。2019年衣恋集团持续捐赠276.3万元,资助我省在校贫困高中生达1200人,其中新增威宁、望谟等地8个中学200人。2016级“衣恋阳光班”受助学生600人,2019年实际参加高考人数599人,一本录取232人上线比例38.7%;二本录取262人上线比例82.5%。中华慈善总会资助40万元支持德江县长堡镇中心完小和从江县高仟小学实施旱厕改水厕项目。总会实施的孤儿助学和企业助学项目共资助孤儿本专科生60名、贫困学生43名。“善行贵州·创益青春”慈善公益项目。12个获奖项目涉及文化教育、扶贫环保等多个领域,共获得199万元大赛资金支持,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各项目地实施,累计开展活动223场次,直接受益4624人/次,间接受益22479人/次。通过组织督查和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目前均已顺利结项。其中绩效明显的有扶贫搬迁社区儿童发展、务工人员子弟特色教育、诚善助老免费午餐、“宝鸡”展翅精准扶贫、碧水黔流(环保)计划等项目。其中关爱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星星驿站项目还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救急难”等医疗、赈灾援助项目。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为全省6276人(次)贫困大病和肿瘤患者提供援助药品1.32万盒,价值1.25亿元。“救急难、微笑列车唇腭裂矫治、神华爱心行动儿童白血病、拜科奇血友病、慈善光明行贫困白内障老人免费手术 、爱未来贫困肿瘤患者援助”等7个项目共资助医疗援助金1513.56万元,累计救助贫困患者3302人(次)。自2018年7月起实施的中移动“爱心行动”先心病儿童救助项目,会同省移动公司、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分7批次赴铜仁市、黔西南州等7个市州的57个县共筛查3551名患儿,其中319 名确诊患儿分15批次到天津手术治疗,共资助手术费827.97万元(其中2019年度674.67万元)。支持省联合慈善医疗援助中心开展9958儿童紧急救助和“互联网”救急难项目,为32名患地中海贫血、白血病等重大疾病贫困患儿通过互联网筹款53.71万元。六盘水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后,总会及时发起赈灾倡议,农村发展银行水城支行捐赠以及“慈善贵州”网上募集善款总计86万元,全部用于灾区受灾群众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和灾后重建。助老公益服务项目。引入公益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志愿者,在社区建立“老吾老驿站”助老服务站、在农村敬老院开发“耆民乐家”助老公益服务项目。今年元旦,“老吾老驿站”项目在仁怀市苍龙社区凤凰日间照料中心、正安县凤仪街道山奇社区开站试运行,立足于解决社区老人陪伴照料和再社会化能力提升等实际需求。“耆民乐家”项目已完成前期筹备,今年春节起在仁怀市学孔镇敬老院、习水县良村敬老院开始实施,为敬老院提供设施物资援助、老人个性化关爱陪伴等公益服务。
3、搭建公益扶贫推介交流平台,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8月,陈敏会长公益出任丹寨万达小镇第94任轮值镇长,通过轮值镇长公益活动载体,倡导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8月22日,总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等17家机构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丹寨非遗文创节”在万达小镇举办,这是目前全国首个落地贫困地区的大型非遗文创扶贫主题公益活动。活动由“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中国非遗文创与乡村振兴交流会、非遗文创公益培训、非遗文创集市”等主题单元构成,推动社会文化创新和建立乡村振兴新模式。8月25日,总会和贵商总会联合主办的2019公益扶贫推介交流会在万达小镇举办。活动包括第六届全省慈善项目推介会、网络公益项目推介会、“商业向善”圆桌对话等内容环节,围绕建立慈善募集新渠道、搭建网络扶贫和社会扶贫新平台进行交流。期间展示推介“善行贵州”系列网络公益项目42个,推介黔东南和丹寨县扶贫项目26个。在“公益扶贫盛典”活动现场,多家爱心企业及影响力机构向总会和部分会员慈善会、基金会举牌捐赠累计1.07亿元。总会成立公益扶贫工作专班,在“慈善贵州”信息平台创建了“公益扶贫”专栏,鼓励扶贫企业、农村合作社、公益组织发布展示扶贫产品及扶贫项目。为落实《贵州省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总会创建了“黔货出山·消费扶贫·爱心订单”公益扶贫项目模式,围绕贵州绿色原生态优势建立宣传推介及爱心订单渠道,促进慈善资源与贫困地区客观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订单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产业发展。部分爱心企业为黎平、凯里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提供生态土鸡蛋爱心订单11585箱、34万枚,共计60万元。
4、开展慈善活动、扩大对外交流,拓展项目合作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联动开展了“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各级慈善会共募集和发放慰问款物价值1985.89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儿童36190户/次。5月16日,“善行贵州·华茅酒慈善之夜”慈善活动在贵阳举办,华昱健康酒业(深圳)有限公司捐赠善款200万元,资助项目聚焦赤水河流域的精准扶贫和环境保护。5月29日,泰中文化慈善基金会到访总会,双方就互动开展慈善项目活动、大专院校支教等顺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合作进行了交流。8月,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向我会捐赠100万元,支持举办“明日工匠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术水平,共有来自全省14所高职院校组队参赛。基金会同时还资助我省11所高职院校的167名贫困女学生,在毕节地区救助50名贫困家庭的患病妇女和儿童。11月11日,在贵阳中铁生态城举办了第二届“善行贵州·为爱同行”公益健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2000余人参与“体育+公益”33公里徒步挑战,贵阳爱心家园自闭症儿童家庭徒步团、贵阳市聚爱公益助学中心带领高坡“益童乐园”儿童芦笙社团积极参与现场活动。11月28日,“贵州大曲·点滴有爱”贵在爱老公益活动在贵阳启动,陈鸣明、王世杰、罗宁、张群山、陈敏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由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发起,贵州大曲经销商共捐赠善款703万元打造社区助老公益服务平台“老吾老驿站”。12月4日,“传梦公益教育发展基地”揭牌仪式在晴隆县第六小学举行,传梦公益创始人、总会理事孔维表示,将持续引入慈善资源把基地打造成“资教工程”贵州教育扶贫样板。12月28日,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总会联合发起设立的“贵州省退役军人援助关爱基金”项目启动,基金专项用于援助面临特殊困难的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褒扬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退役军人先进代表,并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就业、医疗等帮扶项目。省本级基金由省级财政性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注入1000万元启动。发布仪式现场,爱心企业和个人捐款152.19万元。
(三)全省各级慈善会协调联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显著,慈善助力脱贫攻坚成绩斐然。
2018年5月,陈敏会长等会领导分别率队,与各市州慈善会分赴上海、深圳等对口帮扶城市考察,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同年8月,总会在贵阳举办东西部扶贫协作慈善交流会,以搭建慈善交流和项目推介平台为载体,邀请上海、深圳、广州、大连、宁波等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市慈善会参会并深入各对口帮扶市州考察、对接,各方达成“慈善助力贵州脱贫攻坚”共识,积极推动慈善扶贫协作项目落地。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各帮扶城市对口捐助慈善款物达1.45亿元。其中:大连市对口帮扶六盘水市,通过六盘水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开展扶贫协作,共捐助款物312.32万元,实施了“大连阳光班”、幼教师资班等助学项目,为部分学校和幼儿园改造设施。2019年水城县“7.23”山体滑坡重大灾害发生后,大连市慈善总会开展专项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1786万元。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通过遵义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开展扶贫协作,共捐助慈善款物2645.43万元,实施了产业扶贫、助学济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区融入社工服务、乡镇敬老院配套设施、农村医疗卫生等项目。青岛市对口帮扶安顺市,通过安顺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开展扶贫协作,共捐助款物233.75万元,实施社区环境整治、村级服务站建设、脱贫攻坚产业扶持等项目。深圳市、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市,通过毕节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开展扶贫协作,实施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职业教育帮扶、灾害救助、助学助医等项目,共捐助款物3412.29万元。苏州市对口帮扶铜仁市,通过铜仁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开展扶贫协作,开展教育扶贫、残疾人康复、助老济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共捐助款物1703.66万元。宁波市对口帮扶黔西南州,通过黔西南州民政局、慈善总会开展扶贫协作,共捐助款物312万元,实施乡村旅游建设和“大爱金州快乐成长、彩虹行动公益夏令营、儿童体验馆”等儿童关爱项目。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通过黔东南州民政局、慈善总会开展扶贫协作,共捐助款物3593.74万元,实施了贫困学生圆梦大学、乡村振兴微笑小屋志愿者服务站、温暖之家计划、梦想图书室等项目。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通过黔南州民政局、慈善总会重点开展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济困、关爱未成年人等项目,共捐助款物478.21万元。
2019年,是我省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全省各市州慈善会累计募集慈善款物4.76亿元,实施慈善公益项目33个。其中,贵阳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款物1.38亿元。开展了“织爱贵州”、“一张纸献爱心”、“金秋慈善助学”等品牌示范项目。六盘水市慈善总会以慈善助力脱贫攻坚为工作抓手,累计募集款物5914万元,全部投入扶贫、济困、赈灾、助学等慈善援助项目。遵义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款物5020万元,开展了助医、济困、农村学校厕所改造等多个慈善项目。毕节市慈善总会以慈善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为抓手,开展助医助残、扶孤济困活动,实施“温暖上学路”、“黔西北农村民居建设”等慈善项目,累计募集款物499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各县级慈善会募集慈善款物1.5亿元,慈善活动开展亮点纷呈:锦屏县慈善总会在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举全县之力多渠道开展慈善活动,累计募集款物7837.65万元,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劳动再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城县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款物3015万元,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健康精准帮扶、扶贫救灾等项目;普安县慈善总会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地区和企业的支持,募集款物1207万元开展产业扶贫、助学帮困等慈善帮扶援助活动;盘州市慈善总会聚焦脱贫攻坚,持续开展扶贫、新学期温暖助学、慈善大病救助、困难家庭送温暖等活动,累计募集款物1012万元;册亨县慈善总会坚持争取帮扶支持和动员民众参与相结合,开展扶贫济困和慈善救助,累计筹集款物607万元;黄平县慈善总会以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重点开展慈善救助工作,累计筹集款物460万元;罗甸县慈善总会本着“慈善为人,善誉济困”的理念,累计筹集款物386万元,开展“扶贫、助医、助残、助老”等慈善救助项目;独山县慈善总会募集款物218.8万元,开展助医助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危房改造等慈善项目;普定县慈善总会秉承“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构建和谐”的宗旨,募集款物195万元开展慈善活动;西秀区慈善总会筹集款物122万元,开展了“e”万行动助学、精准扶贫等项目。
(四)加快资源平台、慈善募集和宣传渠道建设,规范信息公开,不断提升“善行贵州”品牌影响力。
持续打造“慈善公益汇”支持平台,积极倡导“慈善贵州·人人公益”理念,支持推动社工力量和志愿服务介入慈善活动和项目。目前直接服务于“善行贵州”系列项目中的社工组织有5个,专业社工近50名。以贵阳高校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主要力量的“贵州省慈善总会志愿者服务队”目前登记志愿者3351名,在2019年“善行贵州·为爱同行”、“青春有公益·寒冬有温暖”等系列活动中累计组织动员30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在“益童乐园”各站点,还活跃着一支包括抖音大V、教师、公务员、企业员工、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贵州师范学院的师生志愿者在12个站点义务开展绘画教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志愿者深入务川县石朝乡等7个站点开展学业辅导和儿童关爱志愿服务。总会与黔安公益发展评估中心在青年慈善公益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协调“慈善公益汇·青年慈善公益人才实践基地”落地,支持“公益传播研习营”项目实施,推动公益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
按照《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要求,真实完整、及时规范做好信息公开工作。通过“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备案和发布公募项目33件,通过“慈善贵州”信息平台公布信息制度、募捐活动、捐赠收支情况,累计发布通知公告公示21件、慈善项目活动和资讯等其他公开信息240件。全新改版“慈善贵州”信息平台的捐赠管理、信息公示、项目推介等服务功能,实时更新“慈善贵州”线上募捐情况。新增开通腾讯公益、淘宝公益、公益宝等互联网募捐平台10家,共上线项目56个。联动全省22家公益组织共31个项目参与“99公益日”活动,筹集善款84.56万元。
2019年,总会在各市州县慈善会、捐赠企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联动开展“善行贵州”品牌载体宣传。共举办推介会交流会5次、公益盛典1次、圆桌对话2次、线下大型宣传活动2次。分别在春节、防灾减灾日、中华慈善日、国庆节、全国扶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发布互联网公益宣传海报16张。共制作工作季报3期及年报1期分送有关领导、部门及理事(理事单位)等。组建了共有30余家一线媒体加入的贵州慈善宣传群,全年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会报、公益时报、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当代贵州、新浪网、今日头条、多彩贵州网等多家电视媒体、纸媒、网络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共900篇(次),其中电视媒体30次、纸媒300篇、网络媒体600余篇。在新媒体传播渠道推广方面,除原有微博、微信及官网平台渠道,增设今日头条和抖音推广渠道,实现全网覆盖立体传播,不断扩大“善行贵州”慈善品牌的“声量”。总会官方微博发布200条,阅读量累计40.2万,单条最高阅读量1.8万。发起“慈善贵州”和“善行贵州·守望相助”微话题,累计阅读量52.7万。总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信息40期共160条图文,阅读量4.56万,最高单条阅读量1766次。总会官网累计发布资讯公告、扶贫项目信息193条,上线及更新维护项目信息(含基金)93个。《今日头条》发布总会新闻资讯60条,总会“益童乐园”项目头条号累计发布信息2356条,媒体资讯500余条,阅读量超过122万,“益童乐园”抖音号点击量超过1044万。央视“朝闻天下、晚间新闻报道、春节特别节目”均多点宣传了“益童乐园”项目,3名望谟县郊讷镇站点的儿童受邀参加了央视6.1晚会演出。总会与头条公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她力量计划”母亲节特辑主题宣传活动,“我的妈妈”话题共获6亿阅读量。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慈善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总会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动员和服务会员(会员单位)的职能发挥不足,搭建的资源交流平台缺乏专业有效的支撑,活力不足。总会依法完善内部治理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各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对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不均衡,部分市、县两级慈善会基层工作基础薄弱,组织架构缺失、专职人员缺乏,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普遍较低。部分市州慈善会换届和增补调整理事结构、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等方面工作进展较慢,目前尚有贵阳、遵义等地的21个县(区)尚未成立慈善会,全省慈善系统的组织建设、机构建设、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专业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一是各级慈善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普遍存在从业时间短、职业经历少、在职接受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机会缺乏的情况,人员不稳定。二是项目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在项目设计、募资、执行、督导、评估、公开各环节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不足。三是受信息化建设滞后、筹款能力不足、专业力量薄弱、运行机制固化等因素影响,“互联网+慈善”发展较为滞后,亟待创新。
(三)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动能需进一步提振。我省目前慈善潜在需求空间巨大和可动员社会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手段集聚资源的主要矛盾仍然凸显;企业通过慈善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公众通过日常慈善公益行为参与慈善的意识尚需不断激发;总会示范引领、部门协调、机构联合、聚集资源的能力发挥尚显不足,对慈善文化的弘扬倡导不够,先进慈善理念的传播推广效应不明显;全省性品牌慈善活动开展的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影响力不大,拓展动员募集渠道、机构能力创新、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0年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要求,这是将慈善事业纳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决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2020年,总会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的战略部署要求,在省民政厅有力指导支持下,以党建为统揽,以《慈善法》为准绳,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慈善事业发展目标,按照理事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在慈善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大扶贫”战略指引下,推动实现部门指导支持、行业协力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大联合”格局,努力推动“善行贵州”品牌活动和项目协调发展的“大慈善”氛围,不断加快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能力建设,不断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以精确助力定向扶贫、消费扶贫为抓手,积极贡献公益扶贫慈善力量。
积极发挥慈善助力脱贫攻坚作用,不断畅通渠道、创新模式、落地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方式参与定向扶贫、消费扶贫。持续服务好省移动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业在贫困地区的定向扶贫项目,确保项目规范、有效、精准实施。认真总结金融保险扶贫“台江模式”项目经验,推动拓展保险金融类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公益扶贫创新项目,为后扶贫时期乡村振兴计划提供可行的公益产品实践。重点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冲刺决胜脱贫任务重的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特殊困难群体导入慈善资源,开发和实施好慈善公益项目,确保项目绩效充分体现助力扶贫的积极作用。利用慈善组织贴近社会需求,联系面广、服务专业、灵活机动的优势,多形式搭建资源平台,继续探索推进绿色农产品、黔茶、黔地非遗文创产品的“互联网+公益扶贫”和“黔货出山·消费扶贫”等慈善模式创新。
(二)以精心打造“善行贵州”品牌活动为载体,推动慈善公益融合发展。
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加大社会动员、资源整合力度,多方筹集资金开展“善行贵州”系列品牌活动。一是举办2020“贵州省第二届慈善公益项目大赛”,以“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为总体要求,重点关注决胜脱贫、文化教育、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掘、储备、支持一批“善行贵州”品牌慈善项目,确保大赛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支持项目规范有效实施,持续扩大大赛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联动全省各级慈善会、基金会、公益组织,以“善行贵州·迈进新时代”为主题,举办“贵州省第七届慈善项目推介会”,邀请全国和省内知名公益品牌、扶贫协作方、项目伙伴、爱心企业参与,合力推动全省慈善公益项目的质量绩效和影响力提升。三是继续拓展与头条公益、壹基金的深度合作,联合动员省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力量,以“善行贵州·慈善公益汇”为支持平台,以“为爱同行、公益论坛、公益集市、慈善盛典”等活动为载体,设计“职工温暖互助、志愿青春益起行、美丽益人、文益画卷”等主题版块,打造2020“贵州慈善公益嘉年华”互动参与体验式大型公益活动,弘扬慈善文化、传播公益理想、筹集慈善款物、传递慈善力量,推动慈善公益融合发展。
(三)以精准实施“善行贵州”品牌项目为基础,促进慈善公益项目水平提升。
一是持续实施“善行贵州”系列“衣恋阳光助学、救急难、医疗援助”等传统品牌项目。策划、推介、实施助残助医领域的“善行贵州”新品牌项目。引入更多优质慈善资源,通过支持“项目大赛”获奖项目开展合作,涉及不同领域打造项目新品牌,推动全省慈善公益项目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实施好“善行贵州”重点品牌项目。协调推进63个“益童乐园”站点的运营管理、能力建设、活动拓展和绩效提升,做好升级扩点的资金筹集,力争2020年新增建设10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益童乐园”站点。在贵阳和遵义启动6个社区助老“老吾老驿站”、2个农村敬老院“耆民乐家”助老项目建设示范项目。通过开展补缺型、持续性的公益助老服务,探索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助老公益服务新模式。启动“思源三孝”冠名基金支持的“生态扶贫”公益示范项目,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介入,以仁怀市学孔镇上寨村为试点,以生态产业扶贫为切入点,开展助老、助学、助困等公益支持,关注村寨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打造以生态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社区示范村寨。三是实施“贵州省退役军人援助关爱基金”项目。根据省退役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医保局、省慈善总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设立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援助关爱基金”的总体工作方案》的要求,推动全省各级慈善会上下联动,与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好定向募集、活动募集、互联网募集等公开募捐活动,规范专项基金的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各地慈善会结合实际做好基金援助项目的设计、执行等工作。
(四)以守正创新弘扬慈善文化为目标,谱写慈善公益宣传新篇章。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慈善宣传方式创新和宣传渠道拓展为重点,弘扬慈善文化,发挥宣传助推慈善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是以第十一次“中华慈善奖”申报推选活动为契机,聚焦慈善助力脱贫攻坚成就,倡导“人人向善、人人可善”的慈善理念,营造更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二是积极动员爱心企业支持,共同打造展示贵州慈善事业发展状况的实体平台窗口,通过宣传展示和空间构建,全方位呈现贵州慈善文化、展示贵州慈善业绩,扩大“善行贵州”品牌影响力。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发展壮大“爱心企业、宣传大使、爱心大使、爱心使者、爱心公益团队”队伍,加大基层慈善工作者、公益行动志愿者和爱心企业、爱心个人感人事迹、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四是实施“善行贵州”品牌联动宣传计划,将打造品牌项目和传播品牌效应提升到总会战略高度,创新品牌推广,提升慈善影响力。五是巩固发展慈善宣传矩阵,运营好新媒体宣传平台,创新拓展慈善宣传阵地,完善主流媒体联系机制,联结全系统、全媒体的立体化宣传渠道,提高贵州慈善声量,促进我省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